電商不能踩的6個陷阱,每個要命
時間:2020-01-03 來源: 作者: 我要糾錯
近幾年隨著電商行業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企業扎堆涌入電商行業,但須知,10個電商8個虧!稍有不慎便滿盤皆輸。
今天給大家盤點一下,那些慘死電商轉型之路上的企業,都犯了哪些錯。
1.沒有生產高質量內容的能力
無數死去的電子商務先烈表示,那種沒有內容制作能力的電商,他們只知道無腦的促銷打折.在實體店里等著顧客上門,在電商就完全依賴平臺提供的那些流量,這種沒有高質量內容的品牌,很明顯給人的感覺就是低端,沒有任何逼格。
電商思維
2.用傳統賣貨思維做電商
要么閉門造車弄一堆貨出來,要么就跟風抄大牌屯一批貨出來。這種單純的賣貨思維就是在產品開發前,根本沒有全盤規劃,所以在推向市場之后自然就不管你銷售的如何。反正做批發就是一錘子買賣,代理商把貨拿了,管你賣不賣呢。
這就是根深蒂固的傳統品牌的傳統營銷思維在電商運作上的經典體現;
3.其他不管,只認KPI
不幸的是,許多品牌的電商運作都在扭曲的KPI思維上死亡.
這種KPI思維扭曲到什么程度呢?哪怕一分錢都要算出他的投入產出比,說白了就是轉化率.如果在轉化率上沒有什么亮眼的表現,那什么方案都能給你否決了。
戰略布局
4.缺乏戰略眼光
沒有規劃,沒有戰略,這幾乎是每個品牌在電子商務運營的現狀.有的就是來清理庫存的,有的有點閑錢隨便玩玩,有的在實體渠道實在干不下去了只能選這個了,總之,對電商運作根本就沒有著清晰的科學可行的戰略規劃。
電商成為大多數還依賴實體渠道銷售的品牌的一個名符其實的雞肋::看著別人在電商方面搞得火熱,也想摻一腳。但做起來卻心有余力不足。
5.對新媒體缺乏認知
哪怕到了現在也有太多的電商店鋪在閉門造車,問他什么是社交電商都不知道。也就是說,他們根本就認識不到新媒體是什么:在各個平臺弄個賬號就是在運營新媒體了,把復制粘貼當成內容制作,把自夸的軟文當成品牌傳播。對于新媒體將在品牌營銷中乃至在電商運作中的地位一無所知;
6.認為上市才是唯一的出路
融資,花錢砸市場,沖銷售,以此得到更高的估值,再進行下一輪融資,把上市時間一步一步的提前,一旦出現問題,后來融資跟不上,那怎么可能不崩盤
無論什么電商都能夠賺錢,但這絕對不容易,一夜暴富是不可能的,白手起家穩扎穩打才是正路。希望大家能夠慢慢積累,步步為營,在電商領域拿下一片江山。